日前,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董平老师承担的“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在宁顺利通过成果鉴定。由江苏省水利厅周君亮院士等9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特别是高速公路桥头连接段和高速公路拓宽中新老路拼接带等沉降敏感地段的软基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专利技术。
该项目负责人董平介绍说,在经常对建筑物基础进行检测时,发现江南地区很多地表有一层动植物尸体腐烂后形成“泥炭土”,对地基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当时工程上多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水泥土搅拌桩身强度低,导致地基沉降较大,影响建筑物安全。能否寻找到一种像搅拌桩这么便宜同时承载力又高、沉降又小的新的桩型呢?从1999年开始,董平展开深入研究,终于寻找到一种理想的方法:在水泥土搅拌桩插入小直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作为受力核心,相对与纯搅拌桩而言大大提高了承载能力,能够把上部荷载传递到深部的土层,减小了沉降。另外,砼芯桩还具有施工便利、噪音低等优点。
经过2年多攻关,以及在宁常高速公路中的试验证明,与纯水泥土搅拌桩相比,砼芯水泥土搅拌桩使路面的沉降量降低百分之四十二点六,工期缩短百分之四十,直接工程费用节约百分之十六点八。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申请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